氣候策略與風險管理 |
本公司透過永續主題問卷進行重大性分析,鑑別結果顯示氣候變遷議題屬重大主題,故依據「風險管理政策與程序辦法」,將氣候變遷風險納入管理的範疇,作進一步風險評估與管理。
在流程上,本公司參考TCFD架構進行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的鑑別,研擬因應措施與目標方案,希望藉此減緩氣候變遷風險對企業營運所造成的衝擊,提高公司的氣候韌性。
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與管理 |
1. 氣候風險評估管理流程 |
本公司氣候風險鑑別與評估由永續發展處召集相關部門於風險管理小組下進行,藉由政策法規蒐集、市場趨勢、內部目標、廠區歷史災害紀錄等內外部議題,整理出氣候變遷風險議題清單。透過未來氣候情境條件設定,鑑別分析未來可能面臨之相關風險,並對潛在中高風險項目進行質性或量化的分析,評估這些風險對於財務面可能造成影響的程度,再依據「衝擊/關聯程度」及「可能發生的時間點」繪製氣候變遷風險矩陣圖,完成重大性評估分析。對於中高風險之氣候議題,進一步確認現行減緩或調適錯施是否足夠,並對不足之處研擬新的因應措施或調適方案以進行持續改善。
2. 氣候情境設定與影響分析 |
(1) 轉型風險:
本公司參考IEA WEO 2023報告,將未來之氣候境設定為「全球溫度上升1.5℃」,並將「台灣2050淨零排放及策略」及「氣候變遷因應法」納入情境考量,評估各風險事件在未來氣候情境下可能造成的衝擊。
(2) 實體風險:
為因應未來可能發生的最嚴峻氣候災害,參考「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所發布AR6評估報告SSP5- 8.5極高碳排情境為基礎,以及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所公開的災害潛勢圖等資料,鑑別和評估本公司各廠區在未來氣候情境下是否面臨「淹水」、「乾旱」和「高溫」所造成的相關災害。
![]() |
本次評估從18個氣候風險中聚焦出5大風險,其中轉型風險包含「碳費徵收」、「低碳技術轉型」、「氣候相關資訊揭露要求增加」、「客戶對再生能源使用的要求」,實體風險則為「建築物、設施因颱風、強風豪雨造成損壞」,並從風險中找出氣候變遷衍伸之機會,擬定調適策略,希望降低氣候變遷可能對企業營運帶來的負面影響。